03-15

新基建的核心是重构产业基础设施

发布者:浏览次数:

              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目前全球正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全面来临的时代,黑天鹅层出不穷正在将世界经济拖入危险境地,最可怕的是“黑天鹅事件”之后,紧接着的往往是“蝴蝶效应”。这次疫情促使经济全球化更加受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力量的制约,加之中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和产能过剩矛盾逐渐加深,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内外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中国要想远离“黑天鹅”及其后的“蝴蝶效应”,要想穿越当下疫情,就需要以改革应变局开新局,就需要重构经济的底层逻辑,就需要重构产业的底层逻辑,就要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去寻找的确定性趋势:通过振兴实体经济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机遇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做大数字经济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两化融合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新基建应该将核心放在支撑实体经济上,借助新基建来打造现代化产业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是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必经之路,拿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要用新型举国体制来打造新产业基础设施,通过新基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来破解我国目前的发展困境,通过新基建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新基建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通过新基建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为什么说新基建的核心是重构产业基础设施?

新基建本质是为了满足产业发展的各项基本需求而实施的公共设施,也就是新产业基础设施,它主要是打造产业的数字化底座,它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传统基建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需求而实施的实体公共设施,针对的是人流、物流,而新基建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来构建新产业基础设施等,更多针对的是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因此,新基建更加注重支撑产业升级,更加突出产业链要素整合,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交织着三条主线: IT(信息技术)、OT(运营技术)与CT(通讯技术),一条线是以OT为代表的设备、自动化与工业协议的发展,这其中包括PLC、以太网、传感器;一个是IT为代表:包括软件、互联网的发展,以至到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第三条线,则是以CT为代表的通讯技术和芯片技术。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又是重中之重,是新产业基础设施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包含连接、洞察、交易、赋能、跨界、孵化、智能七大关键要素,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5G技术搭建的通信网络已不仅仅只是为了通信,而是正演变成产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加快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将从技术驱动、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是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高点。

通过新基建搭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需要。为什么中国有世界一流的设备,但是拿不出一流的产品?中国的制造能力很强大,但大都是同质化大规模生产,满足不了个性化定制的要求,研发设计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经常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但是为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几近塌方,谁来带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谁来拉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应用技术各自谁来承担?产学研合作机制也没有完全形成,技术市场发展也相对落后。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就是将技术、研发、设计产业化,在平台上聚集众多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成果形成开放的集群研发的数字化产业创新平台,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创新向集群创新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并行协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产业技术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软件定义”成为业界共识,软件定义的产品、软件定义的机器、软件定义的网络,有助于加速工匠经验的传承、共享和大规模重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未来技术创新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征一是科学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特征二是科技创新呈现人--物三元深度融合特征,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生物世界三体融合式创新;特征三是前沿技术呈现多技术群交叉式创新;特征四是大数据研究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从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从以前的拿来主义要走向自主创新;要从应用创新要走向原始创新;要从产品创新要走向技术创新;要从“内部创新”转向“集群创新”,这些技术创新的重大变化促使我们要重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新基建要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单打独斗时代已过去,抱团取暖的时代也来临,将来的竞争,一定是产业生态之间的竞争,产业集群又是产业生态圈的核心。工业互联网时代产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产业集中、集群和集约发展,不搞“小而全”或“大而全”,做自己擅长的,然后与他人(企业)协作,企业之间相互形成专业分工。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流发展方向。中国做工业互联网,一定要了解中国的产业特征,中国产业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每个城市都有几个产业集群,这几个产业集群对当地的就业、税收、GDP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绝大多数产业都供过于求,靠对外招商越来越难,各地政府应该眼睛向内,从现有产业入手,从存量入手,从产业集群入手,从产业生态入手,工业互联网平台又是产业生态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载体就是产业集群里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应该动起来,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向平台化企业转型,也就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又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产业数字转型需求,以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与分析等功能为核心的一套共性信息技术基础资源,支撑着各行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要素、全周期的全面互联和数据应用,承载了工艺知识、机理模型、软件工具等关键资源,支撑着各行业数字化应用的开发创新,通过平台赋能,推动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推进行业上下游系统及产业融合。

新基建要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什么中国中小企业非常短命?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核心能力,就是生产一个零部件也是全价值链“小而全”,未来中小企业应该将其不擅长的领域外包,专注于自己最核心环节做到极致,专注于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能否培育更多的“国产隐形冠军”?将成为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决胜着力点。中小企业可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倒逼企业转型,实现需求端、设计端、生产端高效对接,有助于中小企业预判市场、打开市场,提高其应对市场变化调整能力,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与风险。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创新成本与市场竞争压力普遍较大,相比大企业的规模优势,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创新环境匹配不足,借助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大幅提高中小企业资源利用能力。通过打造一个以龙头企业或公共平台企业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成长,来实现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在欧美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服务大型企业。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服务包含大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通过新基建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为什么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振兴制造业表面上是看制造问题,实质是没有一个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生产性服务业是创新的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又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载体,没有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就不会有一个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从国际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制造业很难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向中高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落地将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发展。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以及法律事务、专利事务、设计服务、管理咨询等专门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集聚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尤其以金融、信息和设计为主导的核心集群,通过资源共享、知识外溢和专业化分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互相深度融合。产业龙头企业可把生产外包给大量中小企业。中小制造企业也日趋服务化,其产品为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并随产品出售知识和技术服务。一些服务企业凭借研发、设计、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三是服务方式趋向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服务方式逐渐虚拟化、网络化。云计算技术突破计算能力的限制,开始规模化服务的变革。云计算技术开始成为技术变革的动力。此外,服务外包化趋势明显。四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产业链向制造业延伸,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和服务的全方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内化”服务(即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和“独立”服务(从企业外部购买的服务)都成为企业产品差异和增值的源泉。

通过新基建搭建大企业双创体系。创业时代已过去,大企业双创时代将要到来。创业难,难于上青天。对创业者而言,既要懂技术、懂产品、搭团队、懂融资、懂市场、懂管理、还要能整合资源、还要会营销,还要找到风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太难了,能创过来的几乎就是九死一生,更有可能九十九死一生,绝大多数都是必死无疑。国内某知名投资人在参加中美顶尖创业者论坛时,对美国创业者说:你们非常幸运,没有和中国创业者一起厮杀,否则一定片甲不留。中国的竞争节奏,惨烈度和博弈远超美国!大企业内部科研人员密集,研发资源丰厚,其掌握的资金、信息、管理、人才等资源,可以为创业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大企业对本行业的理解、对市场的认识、产业化能力和营销能力都是创业公司所不具备的。大企业,把它自己设计、制造能力和社会共享,建立这样的开放平台,把它的制造商、合作伙伴和生产商有力结合,对本身企业创新有好处,对协同制造的企业有帮助,同时对建立产业生态有益处。央企国企、民企集团、上市公司等,只要将专业的领域、专业的平台、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服务与双创需求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够成为“双创”的重要依托力量。根据国外经验,90%的创业项目退出和创新成果转化都要依靠大公司的开放式创新活动来实现,大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创业公司的重要退出通道。从建设主体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由平台建设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者等多方创新主体构建的“双创”平台。从建设内容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推动工业知识生产与扩散的“双创”平台。从建设目的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推动开发者和海量用户形成双边市场的“双创”平台。许多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多的是企业行为还没有上升到政产学研融的产业行为上。目前许多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是基于企业内部,而不是基于产业,还没有上升到政产学研用金协同,还没有做到跨界合作、产融结合、产教结合,还没有做到推动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做产业孵化,孵化中小企业、孵化创业者,孵化隐形冠军、孵化独角兽,通过平台把技术知识模块化软件化,将大企业成熟有效的技术、管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经验APP化,快速向中小企业复制推广,降低创业门槛、降低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让工业互联网平台真正成为产业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二、新产业基础设施重点要做什么?

产业基础设施主要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技术创新两大抓手,具体包含十大方面:

1、通信网络基础设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目的是打造万物互联的网络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打造5G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节点应用服务平台。着力构建5G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加快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把连接对象从人延伸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要素、全周期,实现人、物料、设备、工厂以及企业等生产要素的全面连接,将工业系统当中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深度互联,构建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网络传输、边缘计算到智能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综合网络使能平台。

2、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目的是打造智慧产业的IT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比如人工智能公共服务云平台、区块链公共服务云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云平台、AR/VR公共服务云平台、物联网公共服务云平台、工业机器人公共服务云平台、3D打印公共服务云平台、工业APP公共服务云平台、工业仿真公共服务平台云平台等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试验验证、检测测试、研究咨询等技术与信息服务,加快数据中心从“云+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演变。强化以筑基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算力、算法、算量基础支撑。

3、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目的是打造产业集群的赋能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具体分为五个应用领域16种工业互联网子平台类型:1)、生产管控:设备优化平台、工艺优化平台、生产运营优化平台、质量优化平台;2)、资源协同:研发协同平台、制造协同平台、供应链协同平台;3)、服务创新:产品溯源平台、精准营销平台、远程运维平台;4)、创业创新:众包众创平台、智慧管理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台;5)、公共支撑:共性关键技术平台、基础及创新技术平台、战略运营管控平台。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来支撑产业做大做强,这16个平台都是基于产业构建的,主要围绕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资源优化的边界从内部走向全产业链,企业间合作方式从业务协作走向产品、要素、能力交易,有效促进跨企业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带动产品、模式和业态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等级形态就是“工业操作系统”,或者说“工业安卓系统”。通过工业操作系统,向下,可以实现对各种软硬件资源接入、控制和管理;向上,提供开发接口、存储计算及工具资源等支持,并以工业APP的形式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据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支撑虚实融合、全面互联,打破“组织界限”,消除“数据孤岛”,缓解“数字鸿沟”,实现企业、行业、产业之间数据自由流动、开放共享,以云端协同、产业协同、跨界协同推动产业资源配置优化和融合创新,从而助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4、技术创新体系基础设施:目的是打造产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搭建大科学基础设施、大数据研发平台、多技术群交叉式创新平台、开放式数字化研发平台解决支撑技术创新的需要。形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区域产业创新中心等分工明确,技术创新中心既要靠近创新源头,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又要靠近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和产业的实际技术难题。

5、工业APP基础设施。目的是打造工业技术的软件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搭建国家级工业APP研发平台、行业级工业APP研发平台、企业级工业APP研发平台。要建立国家、行业、企业的工业APP共建体系,现在是各做各的,缺乏共享机制,而工业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体系,完全靠市场化机制很难形成系统性的工业技术体系。如果由国家建设基础共性的工业技术体系、行业龙头企业解决行业通用的工业技术体系,一般企业解决各自领域的工业技术,并开发成工业APP,然后通过市场化的共享机制,就可以大幅提高企业开发专用APP的效率和水平,也可以避免各个企业的重复建设问题。发展工业APP需要建设互利共存的工业APP开放生态体系,以工业APP的开发、流通、应用为主线,打通工业APP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建立一条工业APP产业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APP开发平台是一个生态建设,需要汇聚政产学研用金六大主体,形成协同合力,组织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并且把它转化为行业专用的工程技术,把这个技术注入四基

6、产业基础技术及共性技术基础设施:目的是打造产业基础技术及共性技术的研发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如: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主要为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具备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7、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目的是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管理咨询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金融投资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现代物流服务平台、节能与环保服务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平台、法律事务服务平台、专利事务服务平台、设计服务平台等。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政策链-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五链协同,形成政策、环境、平台共同促进,人才、技术、资源交互迭代,产业、资金、市场融合推进,孵化、投资、运营协调发展的局面。

8、产业双创基础设施目的是打造创新创业的孵化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大企业双创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金紧密结合的产业创新生态,构建产业双创基础设施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生态,包括基础设施、学术机构、上下游产业链、资本、人才、信息以及创业文化等;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大数据分析和服务,不断优化自身服务体系和商业模式

9、工业互联网安全基础设施: 目的是打造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底座 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预警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演练平台等。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重点突破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推动攻击防护、漏洞挖掘、入侵发现、态势感知、安全审计、可信芯片等安全产品研发,建立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技术保障能力,构建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和平台的安全评估认证体系,依托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安全能力评估和认证,引领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

10、        产业科教基础设施: 目的是打造转型升级的人才底座。通过新基建就是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训平台、工业APP工程师培训平台、产业数字化转型商学院等。未来是创新的时代,未来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是产业的基石,要营造尊重知识、彰显知识价值的环境。目前, 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大量的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复合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最大瓶颈。在现有技术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已经到了巨大的瓶颈期,在产业链协同、智能制造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技术壁垒和思维壁垒,这些瓶颈和壁垒主要是缺乏工业互联网人才。要建立工业APP的工程师人才培育体系。培养工业互联网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工厂管理和生产工艺现场的实践,培养云计算、智能制造、应用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等专业技术人才。